【老屋】東門市場
東門市場的歷史悠久,最早可追溯到日治時期。
日治初期,新竹市區市集交易仍採露天交易,明治 33 年(西元1900年),日人渡嘉唯良邀集台人十人出資 6,000 日圓,設立大同公司,於東門附近空地興建新竹市場。明治 43 年(西元1910年),大同公司解散,新竹廳將市場收回,改為官設。<註一>
當時,東門市場以供應居住於東門地區的日本人消費為主。市場總面積 3,600 坪,分成本館、飲食店部、附屬建物及宿舍四部分,其中本館為二層樓建築,內有 139 家店,包括雜貨店 17 家、鳥獸肉店 32 家、生魚店 19 家、鹽魚、乾魚、乾物類 18 家、玩具、小間物、洋雜貨類 7 家、蔬菜店 28 家、果物店 3 家、其他 15 家,市場周邊也有飲食店 19 家、理髮店 2 家、竹材 1 家、生鳥類 2 家。<註二>
東門市場的設立,對於週邊商業發展頗具貢獻,日治晚期,東門市場一代已是商業相當繁榮的區域。新竹第一家百貨公司「新州屋」,亦發跡於東門市場內,老闆戴吳獅於1920年以「新州屋」店名開小洋品店,1934年才遷入東前街自有店舖。
國民政府遷台後,東門市場仍是「高消費」代名詞,民國六十六年東門市場改建,從地下一樓到三樓,總計約570攤,當時東門商圈極其風光,顧客川流不息,令攤販們應接不暇。
近十年來,物換星移,隨著超商、大賣場崛起,商圈轉移的結果,讓東門市場漸漸沉寂。
去過東門市場嗎?城市裡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特別角落,去走走繞繞吧!
<註一>
施志汶,《新竹市志》卷四〈經濟志〉(下),頁 553。
<註二>
256 新竹街役場,《新竹街要覽》,頁 226-227。